行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工业用地招拍挂、厂房购买及租赁、公司注册流程、产业扶持政策、规上企业入库纳统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瞪羚企业认定、独角兽企业认定、牛羚企业认定、隐形冠军企业认定、企业上市挂牌、等各项企业优惠政策,一键查询,了解详情!
您想咨询行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16-9096
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历史沿革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历史上的行唐: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宋属真定府。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明仍为行唐县,属保定府定州。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2000年,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总人口395382人,各乡镇人口:龙州镇58171南桥镇31260上碑镇16005口头镇23030独羊岗乡38622安香乡38850只里乡41219市同乡22038翟营乡33278城寨乡20122上方乡24364玉亭乡20927北河乡6994上阎庄乡5523九口子乡1497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行政区划安香乡乡政府驻安泰街521号。面积64.28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22个村委会:西安香、东安香、笔尾、北协神、东正、东正任、岳霍日、米霍日、胡家庄、东留营、西留营、北张吾、邢家庄、常香、东伏流、西伏流、北伏流、中伏流、张霍口、西正、南张吾。城寨乡乡政府驻建林街56号。面积60.17平方千米,人口2.01万。辖25个村委会: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河西、寺庄、邢家庄、杨下口、北郝峪、南郝峪、凹子里、中王庄、陈家庄、张家庄、北凹、上滋洋、贾南庄、南庄、北庄、寺头、南凹、颖南、南豆庄、北豆庄、董家庄、侯家庄。只里乡乡政府驻只里村。面积62.20平方千米,人口3.97万。辖19个村委会:只里、贝村、执阳、白庙、白庙庄、南州、王营、霍洛营、霍村、连家庄、南高里、北高里、习家庄、东秀、西家、习村、习村庄、秦家、东家。市同乡乡政府驻行兹路。面积28.15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15个村委会:左市同、王市同、李市同、仝市同、由市同、东瓦仁、西瓦仁、西南庄、麻家庄、屯照、西霍同、东霍同、高家庄、西塔于庄、东塔子庄。翟营乡乡政府驻正义街6号。面积71.16平方千米,人口3.31万。辖29个村委会:南翟营、北翟营、吴滋沟、下王庄、东寺、益河村、东石庄、南石庄、西石庄、北石庄、宋营、岗头、下阎庄、信庄、康庄、名布、冻庄、北郄凹、南郄凹、沟北、翟家庄、上龙门、中龙门、下龙门、岸下、任家庄、小辛庄、掌头。玉亭乡乡政府驻北平路5号。面积54.34平方千米,人口2.17万。辖16个村委会:西玉亭、东玉亭、屯里、官庄、封家佐、顾阳关、西桥、屹塔头、泉滋头、高岭、庙上、素家佐、李家庄、八里庄、东城仔、西城仔。北河乡乡政府驻北平路8号。面积41.32平方千米,人口0.75万。辖9个村委会:北河、南河、龙兴庄、井四、朱家庄、安家峪、东科头、西科。上方乡乡政府驻为民路6号。面积40.77平方千米,人口1.42万。辖20个村委会:上方、羊柴、老牛沟、东井底、西井底、南城仔、西城仔、北岭、许由、赵阳关、侯阳关、大王阳关、小王阳关、苑阳关、范家佐、龙洞、李阳关、子阳关、阎阳关、周阳关。上阎庄乡乡政府驻新光路207号。面积58.62平方千米,人口0.61万。辖15个村委会:上阎庄、上王庄、下王庄、郑库池、郄库池、上安里、车厂、董家庄、米家庄、蒋家峪、瓜家峪、石坊、石佛店、塔沟、神树。乡镇简介龙州镇(longzhouzhen)面积49.99平方千米,人口64393人。镇政府驻龙州大街,邮编050600。〔区划〕辖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封於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他。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地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上碑镇(shangbeizhen)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17123人。镇政府驻西街镇府路13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7个村委会。〔沿革〕上碑村历史悠久,据查,古时(约公元前206年后)有一次洪水泛滥成灾,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庐舍漂没,有一幸存者,爬于碑的顶端,双手搂抱,未被大水冲走,幸免一于难。以后便以此取名为上碑至今。乡政府取其驻地名为上碑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南壤北、祁后、陈磁沟乡。同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北部12个村划出建立上滋洋公社,将西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北城寨公社,将西部7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划出11个村建立下阎庄公社,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南翟营公社,其余12个村仍为上碑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上碑镇。南桥镇(nanqiaozhen)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1565人。镇政府驻南桥村向阳街13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7个村委会。〔沿革〕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碑文记载:“该村以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又根据曲河桥更名为南桥。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将原北龙岗乡、南桥镇合为南桥镇。口头镇(koutouzhen)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3888人。镇政府驻北街259号,邮编050600。〔区划〕辖41村委会。〔沿革〕口头系历史古村。建于孔雀山西南侧山脚下。是通往本县北部山区及阜平县的必经之路,因处于山区之口,故以地形命名为口头(村)。乡以驻地取名为口头镇。这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唐县成立总动会,于十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要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秦台乡、口头镇、杨家庄乡合为口头镇。九口子乡(jiukouzixiang)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15429人。乡政府驻九口子村石同路138号,邮编050600。〔区划〕辖36个村委会。〔沿革〕该村以地形取名。此地乃口头水库上游几条支沟的汇合点,当地雅称“九江之口”,故以此取名为九口子(村)。乡政府取驻地名为九口子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区辖,后政区不断变更。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了九口子公社。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将九口子乡、上连庄乡合为九口子乡。独羊岗乡(duyanggangxiang)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9795人。乡政府驻独羊岗村光明北路,邮编050600。〔区划〕辖16个村委会。〔沿革〕独羊岗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以吉祥旺盛之意取名千家店。神话传称:古时从西方走来一白色石羊,一术士用朱砂、木刀砍下其头,其身残留于村西沙岗上,得地名独羊岗。后来人们觉得“千家”似有局限之意,就逐渐以地名取代了村名。乡政府借用驻地名称,取名独羊。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级,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为独羊岗管理区。1961年公社调整规模,从城关公社划出了7个村建立独羊岗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来独羊岗乡、贾庄乡合为独羊岗乡。安香乡(anxiangxiang)面积64.27平方千米,人口40142人。乡政府驻西安香村安泰街521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2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宋代东、西安香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居西者称西岸上,后取谐音,称西安乡。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7年)建"香严寺",以寺又改为西安香。意为两村尊佛守法,安居乐业。乡政府取驻地名称,故名安香乡。1953年建行唐县三区东安香、东正、张霍口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西安香乡、东留营乡合为安香乡。只里乡(zhilixiang)面积60.79平方千米,人口40954人。乡政府驻只里村北,邮编050600。〔区划〕辖19个村委会。〔沿革〕只里,原名执垒。相传,古代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迹,风起沙土蔽天盖日,一年四季风沙甚多。人们筑垒堤堰,保房屋田园,以求生存,取名执垒。后以谐音沿用成只里至今。乡取驻地名称,故只里乡。该社1953年建二区贝村、王营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出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将原连家庄乡、只里乡合为只里乡。市同乡(shitongxiang)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22141人。乡政府驻左市同村行兹路,邮编050600。〔区划〕辖15个村委会。〔沿革〕市同原名垒头。据左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左氏20世祖名能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此占产立庄"。由于传说原先旧址垒头大村十里长街,所以取村名叫市同。左氏人丁兴旺,移址三次后改为左市同。乡政府借驻地村名为左市同乡。1953年建行唐三区(城西区)左市同、毛照、东瓦仁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市同管理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从西安香公社划出15个自然村成立左市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市同乡。翟营乡(zhaiyingxiang)面积65.25平方千米,人口34842人。乡政府驻南翟营村正义街6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9个村委会。〔沿革〕南翟营系古村。相传南宋建炎初期(公元1127-1130年),宋、金两军交战,宋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来村沿用营寨之名为寨营。由于“翟”“寨”谐音,后沿用成翟营,冠以方位为南翟营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南翟营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三区南翟营、宋营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由上碑公社划出12个自然村建南翟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下阎庄、南翟营合为翟营乡。城寨乡(chengzhaixiang)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0639人。乡政府驻北城寨村建林街56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城寨历史悠久,其前身名叫承泽里。据《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晋大夫郄彀墓在城寨村前,有镌晋大夫郄氏之茔”。现遗址依然可辨。又载:“孝子郄祥墓碣。孝子祥为晋大夫郄彀之苗裔也。……其墓在甘泉乡承泽里。”后由承泽里演变为城寨。明初,随着侯、王等氏的搬……这里1939年建行唐县四区,1953年建城寨乡,1954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人民公社,为城寨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上碑公社西北部划出13个村,建功立业北城寨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上滋洋乡、北城寨乡合为城寨乡。上方乡(shangfangxiang)面积29.69平方千米,人口25507人。乡政府驻上方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0个村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清朝末期又改为上方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上方乡。1953年建行唐县五区东井底乡和西城仔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有59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屹塔头公社;东部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已于1958年归口头大公社;其余个村仍为上方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上方乡、赵阳关乡合为上方乡。玉亭乡(yutingxiang)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22275人。乡政府驻西玉亭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6个村委会。〔沿革〕玉亭系古村。据《行唐新志》载:“城北鲜虞古邑,地在春秋时属鲜虞,旧墟,封管玉亭也。"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玉亭镇,在直隶行唐县西北。随置玉亭县于此。后省。唐又于此置玉城县。县北二十里里中羊社有东玉亭村。三十里高平社有西玉亭。皆以故县得名。”这里先后为……1953年成立行唐县三区玉亭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西玉亭乡、屹塔头乡合为玉亭乡。北河乡(beihexiang)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532人。乡政府驻北河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辖9个村委会。〔沿革〕北河系历史古村。相传有兄弟两人,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北侧,后取村名为北河(村)。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南边,后取村名为南河(村)。乡取驻地村名为北河乡。1938年成立和行唐县三区龙兴庄、西科头、朱家庄乡。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上方公社划出10个要,建北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北河乡。上阎庄乡(shangyanzhuangxiang)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123人。乡政府驻上阎庄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上阎庄原名盐家庄。相传,历史上洪水迸发频繁,该地地势较低,易盐易碱,故名盐家庄。后盐讹写为阎。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乡政府以驻地为名,故称上阎庄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口头区。后于1953建行唐县六区上阎庄乡、郑库池乡、瓜家峪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29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为上阎庄乡。人文和经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远古陶唐时期就有人聚居,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后沿袭至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北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坦荡,海拔75—96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境内有沙河、磁河、曲河、郜河四条主要河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路网交错,团贾公路贯南北,宝平公路横东西,京赞公路贯通于西北、东南,神黄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县城龙州镇南距石家庄国际机场2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主要矿产有磁铁矿、金矿、银矿、石英矿、花岗岩、辉绿岩、金红石、钾长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线石、大理石、云母、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拥有变电6座,总容量12万千伏安。配电线路纵横如织,村村通电,满足供应。农业经济基础稳定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系中国大枣之乡,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河北省商品猪基地和中药材、红薯、烤烟、辣椒种植基地县。奶牛存栏10万头居全省榜首。药材种植面积8万多亩。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行唐县红枣个大核小、肉甜、营养丰富,曾获深圳“鹏程杯”金奖,畅销国内外。工业经济兴旺发达全县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形成了建材、化工、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塑料、采矿、造纸、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产品达26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优质产德粉、包装印刷机械、农牧机械、水泥、枣制品、乳制系列产品、红薯淀粉及粉制品等。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全县拥有轻工、药材、花生、红枣、粉条、畜禽、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17座,大型日用品、服装连锁超市5座和铁路煤炭货场、煤炭配送中心各一座。龙州商城坐落在县城内的龙州商城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华北14大集贸中心之一。中头镇红枣批发市场辐射15个省市、区,年成交量4万多吨。服务服务设施功能齐全设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座,装有万门程控电话设备,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县。现代化宾馆两座,装饰豪华舒适,娱乐设施齐全。旅游景点独具风格,去雾山一峰挺秀,峨眉岩泉水常流;牛王寨山水相依,孔雀湖湖光山色;大枣观光园成方连片,风情独特;龙州旅游区水清沙净,林木成荫,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的理想乐园。人口民族行唐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后因婚嫁、工作等原因,其他少数民族迁入。据统计,1982年底县内总人口338498人,其中,汉族338480人,少数民族18人(蒙古3人、彝族1人、壮族14人)。到1990年底,全县人口为379398人,其中汉族379202人,占总人口的99.95%;少数民族增至196人(包括蒙古族13人、彝族12人、壮族103人、回族8人、侗族5人、藏族2人、苗族13人、布依族6人、瑶族7人、满族16人、土家族7人、毛南族1人,其他未识别民族的3人),占总人口的0.05%。行唐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以崇信尚义,热情慷慨著称。现有人口42.5万,其中未成年人9.8万,青壮年(18-35周岁)11.6万,中年人(36-60周岁)15.7万,老年人(60周岁以上)5.4万。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现有、后备人力资源充足。我县为河北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达标县,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智力开发、技能培训有着完善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给青少年的发展、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历年的中、高考中都名列前茅,每年考取省市重点高中、大中专院校的人数均在4000人以上。即便如此,我县城乡仍存在97500人的富余劳动力(18-45周岁)。为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就业范围,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建立了规范的人才培训、促进就业的服务体系。成立了“行唐县劳务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各村要明确一名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此项工作,县就业局设立劳务联络点,负责搜集、发布劳务输出和培训信息。形成县、乡、村“三级一点”劳务输出、培训管理服务体系。现有3个技能培训基地,1个创业培训基地,15个引导性训练基地;专职培训师资60人,并与30多所全国、省市高等院校有着长期合作联系,可以根据培训要求及时聘请到相关的专业师资,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培训要求。为促进人才交流,由县政府牵头,建立了劳动力人才市场。目前该市场储备各种人才近八百人,其中大专以上约占2/3,中专约占1/3,专业类型涵盖理工、农医、营销、机械等等,可谓是方方面面。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市场守法诚信,劳动用工价格低廉,劳动合同履约率高,劳资关系和谐友善,已经成为我县劳动力人才市场重要亮点。劳动保障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用工信息,主动为重点企业劳动者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协助用人单位和重点企业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减少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用工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由于行唐县经济发展起步晚,劳动力工资水平普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经营中劳动成本低,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您想咨询行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16-9096
行唐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面积1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人口42万,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龙州镇、南桥镇、上碑镇、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只里乡、市同乡、翟营乡、城寨乡、上方乡、玉亭乡、北河乡、上阎庄乡、九口子乡。历史沿革据《正定府志》、《行唐新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治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历史上的行唐:行唐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夫城,滋阳,玉亭,张武,永昌等称谓,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此地,因名南行唐。夏、商、周分属并州、冀州。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初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前296年)后,属赵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县,治所在今故郡村,属钜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为赵王,属赵。西汉初,属赵国恒山郡。文帝时改恒山为常山郡,属常山。景帝三年(前154年),夏改常山郡为中山国,属中山。东汉因之。三国时魏改南行唐属常山国。晋及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常山郡。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属恒山郡。太和十四年(490年)行唐改置唐郡,县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阳县石城一带)。二十一年(497年)郡废,县治复归。熙平中(约517年)移治犊乾城,即今龙州镇。隋属恒山郡。唐因之。长寿二年(693年)周改为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年)于行唐置诋州,辖灵寿、曲阳、行唐。九年(774年)州废,县属恒州。五代后梁开平初(907年),又改行唐为章武县。后唐元年(923年)复名行唐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行唐为永昌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复名行唐县。宋属真定府。元改行唐为恒阳县,属保定路。明仍为行唐县,属保定府定州。清清康熙年间曾兼并阜平县.属定州。民国3年(1941年)属保定道,17年(1928年)废道,属河北省统辖。27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建立,属冀西区,同年秋,划归冀西区三专区,29年(1940年)改属冀西五专区,32年(1945年)晋察冀区第四专区,35年(1946年)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翌年又改属四专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撤销定县专区,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49年秋季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秋后改河北省建制,又划归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行唐与新乐两县合并为新乐县。1961年12月新、行两县分开。1962年复置行唐县。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行唐隶之。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属石家庄市。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并调整公社规模,分别建立坟台、齐村、独羊岗、贾庄、南桥、北龙岗公社,其余一个自然镇、六个自然村为城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乡并镇工作,将原有28个乡(镇)调整为15个乡(镇)。2000年,行唐县辖4个镇、11个乡。总人口395382人,各乡镇人口:龙州镇58171南桥镇31260上碑镇16005口头镇23030独羊岗乡38622安香乡38850只里乡41219市同乡22038翟营乡33278城寨乡20122上方乡24364玉亭乡20927北河乡6994上阎庄乡5523九口子乡1497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行政区划安香乡乡政府驻安泰街521号。面积64.28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22个村委会:西安香、东安香、笔尾、北协神、东正、东正任、岳霍日、米霍日、胡家庄、东留营、西留营、北张吾、邢家庄、常香、东伏流、西伏流、北伏流、中伏流、张霍口、西正、南张吾。城寨乡乡政府驻建林街56号。面积60.17平方千米,人口2.01万。辖25个村委会: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河西、寺庄、邢家庄、杨下口、北郝峪、南郝峪、凹子里、中王庄、陈家庄、张家庄、北凹、上滋洋、贾南庄、南庄、北庄、寺头、南凹、颖南、南豆庄、北豆庄、董家庄、侯家庄。只里乡乡政府驻只里村。面积62.20平方千米,人口3.97万。辖19个村委会:只里、贝村、执阳、白庙、白庙庄、南州、王营、霍洛营、霍村、连家庄、南高里、北高里、习家庄、东秀、西家、习村、习村庄、秦家、东家。市同乡乡政府驻行兹路。面积28.15平方千米,人口2.16万。辖15个村委会:左市同、王市同、李市同、仝市同、由市同、东瓦仁、西瓦仁、西南庄、麻家庄、屯照、西霍同、东霍同、高家庄、西塔于庄、东塔子庄。翟营乡乡政府驻正义街6号。面积71.16平方千米,人口3.31万。辖29个村委会:南翟营、北翟营、吴滋沟、下王庄、东寺、益河村、东石庄、南石庄、西石庄、北石庄、宋营、岗头、下阎庄、信庄、康庄、名布、冻庄、北郄凹、南郄凹、沟北、翟家庄、上龙门、中龙门、下龙门、岸下、任家庄、小辛庄、掌头。玉亭乡乡政府驻北平路5号。面积54.34平方千米,人口2.17万。辖16个村委会:西玉亭、东玉亭、屯里、官庄、封家佐、顾阳关、西桥、屹塔头、泉滋头、高岭、庙上、素家佐、李家庄、八里庄、东城仔、西城仔。北河乡乡政府驻北平路8号。面积41.32平方千米,人口0.75万。辖9个村委会:北河、南河、龙兴庄、井四、朱家庄、安家峪、东科头、西科。上方乡乡政府驻为民路6号。面积40.77平方千米,人口1.42万。辖20个村委会:上方、羊柴、老牛沟、东井底、西井底、南城仔、西城仔、北岭、许由、赵阳关、侯阳关、大王阳关、小王阳关、苑阳关、范家佐、龙洞、李阳关、子阳关、阎阳关、周阳关。上阎庄乡乡政府驻新光路207号。面积58.62平方千米,人口0.61万。辖15个村委会:上阎庄、上王庄、下王庄、郑库池、郄库池、上安里、车厂、董家庄、米家庄、蒋家峪、瓜家峪、石坊、石佛店、塔沟、神树。乡镇简介龙州镇(longzhouzhen)面积49.99平方千米,人口64393人。镇政府驻龙州大街,邮编050600。〔区划〕辖33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初,帝封於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他。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地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据《正定府志》载:“行唐县熙平中(北魏孝明帝年号,公元516-518年),移治犊乾城,一统旧志。今县北三十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1945年县城解放,建行唐县九区。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有63个自然村。1961年12月恢复行唐县后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社为镇,辖区不变。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上碑镇(shangbeizhen)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17123人。镇政府驻西街镇府路13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7个村委会。〔沿革〕上碑村历史悠久,据查,古时(约公元前206年后)有一次洪水泛滥成灾,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庐舍漂没,有一幸存者,爬于碑的顶端,双手搂抱,未被大水冲走,幸免一于难。以后便以此取名为上碑至今。乡政府取其驻地名为上碑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建行唐县四区上碑、南壤北、祁后、陈磁沟乡。同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人民公社,有67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北部12个村划出建立上滋洋公社,将西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北城寨公社,将西部7个村划出建立任家庄公社,划出11个村建立下阎庄公社,南部13个村划出建立南翟营公社,其余12个村仍为上碑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上碑镇。南桥镇(nanqiaozhen)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1565人。镇政府驻南桥村向阳街13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7个村委会。〔沿革〕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碑文记载:“该村以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又根据曲河桥更名为南桥。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城关人民公社,为南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0个自然村建南桥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将原北龙岗乡、南桥镇合为南桥镇。口头镇(koutouzhen)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23888人。镇政府驻北街259号,邮编050600。〔区划〕辖41村委会。〔沿革〕口头系历史古村。建于孔雀山西南侧山脚下。是通往本县北部山区及阜平县的必经之路,因处于山区之口,故以地形命名为口头(村)。乡以驻地取名为口头镇。这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唐县成立总动会,于十月份设立了行唐县最早的一个区,即口头区,辖口头以北村庄。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有121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东北部22个要划出建立杨家庄公社;南部12个村划出建立秦台公社;其余11个村仍为口头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秦台乡、口头镇、杨家庄乡合为口头镇。九口子乡(jiukouzixiang)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15429人。乡政府驻九口子村石同路138号,邮编050600。〔区划〕辖36个村委会。〔沿革〕该村以地形取名。此地乃口头水库上游几条支沟的汇合点,当地雅称“九江之口”,故以此取名为九口子(村)。乡政府取驻地名为九口子乡。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属口头区辖,后政区不断变更。1953年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口头人民公社,为九口子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口头公社北部划出22个村建立了九口子公社。将西部29个村划出成立上阎庄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上连庄公社;北部22个村划出建立九口子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将九口子乡、上连庄乡合为九口子乡。独羊岗乡(duyanggangxiang)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9795人。乡政府驻独羊岗村光明北路,邮编050600。〔区划〕辖16个村委会。〔沿革〕独羊岗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以吉祥旺盛之意取名千家店。神话传称:古时从西方走来一白色石羊,一术士用朱砂、木刀砍下其头,其身残留于村西沙岗上,得地名独羊岗。后来人们觉得“千家”似有局限之意,就逐渐以地名取代了村名。乡政府借用驻地名称,取名独羊。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级,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公社,为独羊岗管理区。1961年公社调整规模,从城关公社划出了7个村建立独羊岗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来独羊岗乡、贾庄乡合为独羊岗乡。安香乡(anxiangxiang)面积64.27平方千米,人口40142人。乡政府驻西安香村安泰街521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2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宋代东、西安香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居西者称西岸上,后取谐音,称西安乡。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7年)建"香严寺",以寺又改为西安香。意为两村尊佛守法,安居乐业。乡政府取驻地名称,故名安香乡。1953年建行唐县三区东安香、东正、张霍口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安香人民公社,有55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划出12个村仍为西安香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搞合乡并镇工作,将原西安香乡、东留营乡合为安香乡。只里乡(zhilixiang)面积60.79平方千米,人口40954人。乡政府驻只里村北,邮编050600。〔区划〕辖19个村委会。〔沿革〕只里,原名执垒。相传,古代这里黄沙茫茫渺无人迹,风起沙土蔽天盖日,一年四季风沙甚多。人们筑垒堤堰,保房屋田园,以求生存,取名执垒。后以谐音沿用成只里至今。乡取驻地名称,故只里乡。该社1953年建二区贝村、王营乡。同年办起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一带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只里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西安香公社东侧划出9个自然村,成立只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将原连家庄乡、只里乡合为只里乡。市同乡(shitongxiang)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22141人。乡政府驻左市同村行兹路,邮编050600。〔区划〕辖15个村委会。〔沿革〕市同原名垒头。据左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左氏20世祖名能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处迁此占产立庄"。由于传说原先旧址垒头大村十里长街,所以取村名叫市同。左氏人丁兴旺,移址三次后改为左市同。乡政府借驻地村名为左市同乡。1953年建行唐三区(城西区)左市同、毛照、东瓦仁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西安香人民公社,为市同管理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从西安香公社划出15个自然村成立左市同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改为市同乡。翟营乡(zhaiyingxiang)面积65.25平方千米,人口34842人。乡政府驻南翟营村正义街6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9个村委会。〔沿革〕南翟营系古村。相传南宋建炎初期(公元1127-1130年),宋、金两军交战,宋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后来村沿用营寨之名为寨营。由于“翟”“寨”谐音,后沿用成翟营,冠以方位为南翟营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南翟营公社。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三区南翟营、宋营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碑公社翟营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由上碑公社划出12个自然村建南翟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下阎庄、南翟营合为翟营乡。城寨乡(chengzhaixiang)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0639人。乡政府驻北城寨村建林街56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城寨历史悠久,其前身名叫承泽里。据《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晋大夫郄彀墓在城寨村前,有镌晋大夫郄氏之茔”。现遗址依然可辨。又载:“孝子郄祥墓碣。孝子祥为晋大夫郄彀之苗裔也。……其墓在甘泉乡承泽里。”后由承泽里演变为城寨。明初,随着侯、王等氏的搬……这里1939年建行唐县四区,1953年建城寨乡,1954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上碑人民公社,为城寨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将上碑公社西北部划出13个村,建功立业北城寨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辖区不变。1996年,将上滋洋乡、北城寨乡合为城寨乡。上方乡(shangfangxiang)面积29.69平方千米,人口25507人。乡政府驻上方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辖20个村委会。〔沿革〕据《行唐新志》载:“上方旧传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庙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清朝末期又改为上方至今。乡政府取驻地村名为上方乡。1953年建行唐县五区东井底乡和西城仔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有59个自然村。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将东北部10个村划出成立北河公社;9个村划出成立屹塔头公社;东部7个村划出成立西玉亭公社;东南部11个村划出成立赵阳关公社;西北部12个村已于1958年归口头大公社;其余个村仍为上方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上方乡、赵阳关乡合为上方乡。玉亭乡(yutingxiang)面积54.20平方千米,人口22275人。乡政府驻西玉亭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6个村委会。〔沿革〕玉亭系古村。据《行唐新志》载:“城北鲜虞古邑,地在春秋时属鲜虞,旧墟,封管玉亭也。"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玉亭镇,在直隶行唐县西北。随置玉亭县于此。后省。唐又于此置玉城县。县北二十里里中羊社有东玉亭村。三十里高平社有西玉亭。皆以故县得名。”这里先后为……1953年成立行唐县三区玉亭乡。同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玉亭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从上方公社东部划出7个村建西玉亭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时,将原西玉亭乡、屹塔头乡合为玉亭乡。北河乡(beihexiang)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532人。乡政府驻北河村北平路8号,邮编050600。〔区划〕辖9个村委会。〔沿革〕北河系历史古村。相传有兄弟两人,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北侧,后取村名为北河(村)。一个住在老坟沟的南边,后取村名为南河(村)。乡取驻地村名为北河乡。1938年成立和行唐县三区龙兴庄、西科头、朱家庄乡。1953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上方人民公社,为北河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上方公社划出10个要,建北河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北河乡。上阎庄乡(shangyanzhuangxiang)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123人。乡政府驻上阎庄村新光路207号,邮编050600。〔区划〕辖15个村委会。〔沿革〕据查,上阎庄原名盐家庄。相传,历史上洪水迸发频繁,该地地势较低,易盐易碱,故名盐家庄。后盐讹写为阎。1956年,按方位改为上阎庄至今。乡政府以驻地为名,故称上阎庄乡。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口头区。后于1953建行唐县六区上阎庄乡、郑库池乡、瓜家峪乡。1952年办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口头人民公社,上阎庄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从口头公社西部划出29个自然村成立上阎庄公社。1984年全县取消人民公社,改社为乡(镇),辖区不变。大队改为村委会。1996年合乡并镇,改为上阎庄乡。人文和经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远古陶唐时期就有人聚居,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明复称行唐县,后沿袭至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北部群山环抱,中部丘陵起伏,南部平原坦荡,海拔75—96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境内有沙河、磁河、曲河、郜河四条主要河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路网交错,团贾公路贯南北,宝平公路横东西,京赞公路贯通于西北、东南,神黄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县城龙州镇南距石家庄国际机场2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主要矿产有磁铁矿、金矿、银矿、石英矿、花岗岩、辉绿岩、金红石、钾长石、石英石、蛭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线石、大理石、云母、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拥有变电6座,总容量12万千伏安。配电线路纵横如织,村村通电,满足供应。农业经济基础稳定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系中国大枣之乡,全国奶牛养殖基地县,河北省商品猪基地和中药材、红薯、烤烟、辣椒种植基地县。奶牛存栏10万头居全省榜首。药材种植面积8万多亩。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行唐县红枣个大核小、肉甜、营养丰富,曾获深圳“鹏程杯”金奖,畅销国内外。工业经济兴旺发达全县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形成了建材、化工、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塑料、采矿、造纸、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产品达26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优质产德粉、包装印刷机械、农牧机械、水泥、枣制品、乳制系列产品、红薯淀粉及粉制品等。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全县拥有轻工、药材、花生、红枣、粉条、畜禽、水果、蔬菜等专业市场17座,大型日用品、服装连锁超市5座和铁路煤炭货场、煤炭配送中心各一座。龙州商城坐落在县城内的龙州商城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华北14大集贸中心之一。中头镇红枣批发市场辐射15个省市、区,年成交量4万多吨。服务服务设施功能齐全设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座,装有万门程控电话设备,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县。现代化宾馆两座,装饰豪华舒适,娱乐设施齐全。旅游景点独具风格,去雾山一峰挺秀,峨眉岩泉水常流;牛王寨山水相依,孔雀湖湖光山色;大枣观光园成方连片,风情独特;龙州旅游区水清沙净,林木成荫,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的理想乐园。人口民族行唐历来为汉族聚居之地,后因婚嫁、工作等原因,其他少数民族迁入。据统计,1982年底县内总人口338498人,其中,汉族338480人,少数民族18人(蒙古3人、彝族1人、壮族14人)。到1990年底,全县人口为379398人,其中汉族379202人,占总人口的99.95%;少数民族增至196人(包括蒙古族13人、彝族12人、壮族103人、回族8人、侗族5人、藏族2人、苗族13人、布依族6人、瑶族7人、满族16人、土家族7人、毛南族1人,其他未识别民族的3人),占总人口的0.05%。行唐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以崇信尚义,热情慷慨著称。现有人口42.5万,其中未成年人9.8万,青壮年(18-35周岁)11.6万,中年人(36-60周岁)15.7万,老年人(60周岁以上)5.4万。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现有、后备人力资源充足。我县为河北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达标县,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智力开发、技能培训有着完善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给青少年的发展、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历年的中、高考中都名列前茅,每年考取省市重点高中、大中专院校的人数均在4000人以上。即便如此,我县城乡仍存在97500人的富余劳动力(18-45周岁)。为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就业范围,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建立了规范的人才培训、促进就业的服务体系。成立了“行唐县劳务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各村要明确一名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此项工作,县就业局设立劳务联络点,负责搜集、发布劳务输出和培训信息。形成县、乡、村“三级一点”劳务输出、培训管理服务体系。现有3个技能培训基地,1个创业培训基地,15个引导性训练基地;专职培训师资60人,并与30多所全国、省市高等院校有着长期合作联系,可以根据培训要求及时聘请到相关的专业师资,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培训要求。为促进人才交流,由县政府牵头,建立了劳动力人才市场。目前该市场储备各种人才近八百人,其中大专以上约占2/3,中专约占1/3,专业类型涵盖理工、农医、营销、机械等等,可谓是方方面面。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市场守法诚信,劳动用工价格低廉,劳动合同履约率高,劳资关系和谐友善,已经成为我县劳动力人才市场重要亮点。劳动保障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用工信息,主动为重点企业劳动者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协助用人单位和重点企业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减少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用工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由于行唐县经济发展起步晚,劳动力工资水平普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经营中劳动成本低,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河北招商项目
-
行唐台湾创新产业园河北-石家庄-行唐县
-
石家庄台湾创新产业园河北-石家庄-行唐县
-
河北行唐经济开发区河北-石家庄-行唐县
-
河北石家庄台湾创新产业园河北-石家庄-行唐县
-
石家庄行唐只里工业园区河北-石家庄-行唐县
-
行唐国际家具产业园河北-石家庄-行唐县
河北招商政策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河北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